近日,化機分公司與東南大學攜手在射線底片缺陷智能識別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發名為“AEROSUN EagleEye”的智能識別軟件系統,該系統有效解決了傳統人工評片主觀性強和穩定性差的問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縮短了生產檢測周期,快速推動射線檢測技術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以“人工智能+”賦能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開“新”路。
該AI智能識別系統有效將人工智能視覺檢測技術與射線檢測底片評定相結合,以YOLO深度學習算法為核心,利用卷積神經網絡學習射線底片中焊縫缺陷的特征,使用多尺度預測和網格分割對缺陷進行檢測和定位,通過掃描大量底片建立數據庫進行模型迭代訓練,從而實現焊縫缺陷的自動識別和分類,對提升公司無損檢測技術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加快發展智能檢測裝備產業是推進新型工業化、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化機分公司順勢而為抓住“AI”發展機遇,因地制宜開發新質生產力,持續聚焦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研發,加快傳統檢測手段智能化升級,先后受理《超小低對比焊縫缺陷的檢測方法》專利,申報《航天晨光工業射線底片智能識別系統》軟件著作權。后續,為保障項目的平穩運行,化機分公司將以項目組為牽引,在原有射線底片缺陷識別基礎上,通過數據學習和新模型開發完成識別系統的持續迭代升級,融合RT、PT傳統無損檢測技術及TOFD、PA等新型無損檢測技術,進一步拓寬檢測范圍及應用場景,力爭在民品鋼制產品、軍品鋁鎂鑄件以及復合材料檢測缺陷自動識別領域均取得新的突破,為產品制造提供更為準確、高效的檢測技術支持。
2024年全國兩會首次將“人工智能+”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提出要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圍繞央企“AI賦能 產業煥新”職責,化機分公司將提高政治站位,搶抓市場機遇,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布局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推動人工智能多領域跨界融合應用,以“AI”技術助推產業結構升級,賦能公司高質量發展走實走深。(文/張弛)